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寄题丁俭卿获嘉祐二体石经册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丁俭卿舍人兄新得宋嘉祐二体石经三百七十馀纸,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玉海》等书。述汴石经,不言有《孟子》。表章亚圣,自此刻始,是足补史志之阙。吴山夫尝见四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山夫自得五碑,止有《易》《书》《周礼》。顾亭林朱竹垞皆谓汴经久佚,拓本之富,未有如今日所得者。既黏缀为四大册,有重出者卅馀片,另为一册,寄京师付贤郎颐伯兄弟。颐伯来饮余斋,持册丐题。余因忆祥符陈留两处二体石经,余皆曾寻获摩赏。行路悤悤,未及详讨,不知汴中湮匿者尚有几碑。亭林竹垞谓其全佚者,非也。太宗表章《说文》,仁宗特刻二体石经,右文稽古,前代所无。而有宋一朝,篆学荒芜特甚,深可慨叹。酒后纵笔成诗,奉柬俭老。俟南游时诣六萟堂,当获饱观快订也。
昔年南北随计吏,访古寻碑剧閒恣。
祥符陈留两县学,谛观二体石经字。
当时单车急驰走,毡蜡无缘自携致。
数纸虽从帖贾收,末由手拓穷精致。
三十年来成老㝱,百事荒凉从弃置。
今宵忽枉故人子,翠墨持示而翁寄。
三百七十有馀幅,得自淮安破书肆。
易书诗礼春秋经,附庸孟子七经萃。
溯惟宣圣定六经,古文特秉周公制。
中兴籀史屏不录,鲁国儒书赖弗坠。
臣斯敢以秦革周,仓雅茫茫委荒翳。
惨到焚书万古无,三代斯文真坠地。
桃源俎豆无处问,孔壁金丝定馀几。
何怪中郎校石经,止写八分不求备。
先时洨长正六书,博采通人理群类。
上通古籀成大宗,李相秦文多割弃(秦刻石多与许书不合,知叔重自云合以古籀,即刊落秦文也。)
黄初三体果嗜奇,本邯郸纯及卫觊
惜哉入石止两经,臆造科文相杂厕(三体石经止有《尚书》《春秋》,其古文特依科斗形造出。)
五胡扰扰纷谬体,有唐巍巍握神器。
昭陵茧纸宝俗书,开成石壁斠同异。
虽然事有本末歧,要知俱远篆分意。
后蜀刊石兼传注,翔实一更前代例。
莫嗤闰位孟知祥,贤哉仆射毋昭裔
右文崛起宋雍熙,应时果有徐常侍
远从祭酒续遗绪,特斥阳冰出新义。
传及仁庙崇正学,首重篆文真楷配。
七经朗朗列胶庠,二体森森标职志。
无如讲义忽郁兴,坐使奇文堕幽閟。
欧苏文笔骋雄骏,周程学术真渊粹。
不闻论据到石经,神物嗟从何处避。
许氏遗书幸已传,徐家系传孤行世。
兹经寥阒少人窥,岂待渡江落胡骑。
打本都如凤羽稀,贞珉那免牛角砺。
先生微尚在高密,淬掌镂心研六艺。
精诚所感经有神,秘奥来逢天所赐。
零琼碎璧不肯舍,缄付贤郎勤诲示。
贤郎恳恳敬父执,手编来破猿翁醉。
猿翁经畬久不锄,粗识𧒘扁迷次弟。
旧学温寻四十年,灵光想象三千岁(四目灵光,见《仓颉碑》。)
其箕云云与于乌(即此册中篆书「其」作「箕」,「云」作「云」,「于」作「乌」,古气可掬。),触手摩挲古芬腻。
颇望时髦略识字,休竞词华忘典记
几时去泊淮浦舟,与君细剪寒镫穗。
金石重探钱阮遗,觚彝远索商周邃。
江上烽烟当渐息,中天日月还重丽。
古篆不毁圣不死,礼乐可兴经可继。
莫惊此语迂且夸,请读山阳丁氏新装巨册四。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 清 · 姚鼐
 出处:惜抱轩诗集二
古文遭秦烧不存,当时丞相篆独尊。
登山刻石作融匾,颇取茂美异本根。
呜呼秦人尚刻盭,自兹书亦含秋气。
鲁壁再传蝌斗书,相传竟断卫伯儒
世竞草隶篆益疏,卓哉阳冰导二徐。
破碎都无保氏义,瑰奇独继秦人模。
钱君晚出江海陬,学篆欲溯轩黄初。
草堂多秋怀,用意亦何孤。
岂但用意孤,笔力不世出。
金坛王侍郎,先朝篆第一。
濡毫未免先著漆,布置虽均生气失。
钱君写篆不择笔,冥合豪釐未尝溢。
乃知天巧工中微,不似粗工常缚律。
君家詹事今古人,君与学古情益亲。
詹事登朝三十年,大儒师保居虎门。
尝见所作篆亦如,儒者端拱齐韠绅。
况君年纪未三十,老生相逢低首立。
家学益承安可及,明廷待君虽未入。
经术终当佐天子,挟筴那能归下邑
长安二月春风来,草青欲出花未开。
江湖梦远春水白,篆秋草堂安在哉。
门多问字扬雄客,声振群公贾谊才。
盛名虽好戒多取,千古当推殊俗怀。
我今废学苦多忘,愿就咨君日百回。
他日张纮隔吴下,苦将名篆忆裴褢。
魏太子丕嗣位(二十五年)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三十有余载。
天不憖遗一老,永保予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
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
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
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
岂得修谅闇之礼,究曾、闵之志哉!
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祗厥绪,时亮庶功,以称朕意。
于工,可不勉乎袁宏《后汉纪》三十,又见《魏志·文纪》注。案:献帝禅让诏策系卫觊作,宜编入三国文,今此非禅诏,故编入献帝文。)
庚午册诏魏王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昔尧以配天之德,秉六合之重,犹睹历运之数,移于有虞,委让帝位,忽如遗迹。
今天既讫我汉命,乃眷北顾,帝皇之业,实有大魏。
朕守空名以窃古义,顾视前事,犹有惭德,而王逊位至于三四,朕用惧焉。
夫不辞万乘之位者,知命达节之数也。
虞、夏之君,处之不疑,故勋烈垂于万载,美名传于无穷。
今遣守尚书令喻,王其速陟帝位,以顺天人之心,副朕之大愿(《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受禅表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维黄初元年冬十月辛未,皇帝受禅于汉氏。
上稽仪极,下考前训,书契所录帝王遗事,义莫显于禅德,美莫盛于受终。
故《书》陈「纳于大鹿」,《传》称「历数□□□是以降」。
世且二百,年岁三千,尧舜之事,复存于今。
允皇代之上仪,帝者之高致也。
故立斯表,以昭德□义焉。
皇帝体乾刚之懿姿,绍有虞之黄裔。
九德既该,钦明文塞。
齐光日月,材兼三极。
及嗣位先皇,龙兴飨国。
抚柔烝民,化以醇德。
崇在宽之政,迈恺悌之教;
宣重光以照下,拟阳春以播惠。
开禁仓,散滞积。
冢臣□□□□□之锡,众兆陪台,蒙赒饩之养。
兴遗勋,继绝世。
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
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
□□戎士,哀矜庶狱。
罢戍役,焚丹书。
囹圄虚静,外无旷夫。
玄泽云行,冈不沾渥。
若夫覆载简易,刚柔允宜。
乾川之德,阴阳□□□□□□类育物,奋庸造化之道,四时之功也;
宽容渊嚜,恩洽群黎,皇戏之质,尧舜之姿也。
孜孜业业,迈德济民。
伯禹之劳□□□□□睿智神武,料敌用兵,殷汤之略,周发之明也。
广大配天地,茂德苞众圣。
鸿恩洽于区夏,仁声播于八荒。
虽象胥所□□□□□□和而来王。
是以休徵屡集,和气烟煴。
上降乾祉,下发川珍。
天关启闱,四灵具臻。
涌醴横流,山见黄人。
所以显受命之□□□□□之期运也。
其余甘露零于丰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极瑞者,期月之间,盖七百余见。
自金天以□□□□□嘉禅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是以汉氏睹历数之去已,知神器之有归。
稽唐禅虞,绍天明命,厘嫔二女,钦授天位,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
于是群公卿士,佥曰陛下圣德,懿侔两仪,皇符昭晰,受命咸宜。
且有熊之兴,地出大蝼;
夏后承统,木荣敷,殷汤革命,白狼衔钩;
周武观□□□□□。
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而犹以一至之庆,宠神当时。
绍天即祚,负依而治,况于大魏灵瑞若兹者乎。
盖天命不可以辞□□□□□以意距,大统不可以久旷,万国不可以乏主,宜顺民神,速承天序。
于是皇帝乃回思迁虑,旁观庶徵,上在璿玑,筮之《周易》,卜以守龟,龟筮袭吉,五反靡违?
乃览公卿之议,顺皇天之命,练吉日。
□□□□唐典之明宪,遵大鹿之遗训。
遂于繁昌筑灵坛,设壝宫,𨃉圭璧,储牺牲,延公侯、卿士、常伯、常任、纳言、诸节、岳牧、邦君、虎□□□□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之群,入自旗门,咸旅于位。
皇帝乃受天子之籍,冠通天,袭衮龙,穆穆皇皇,物有其容。
上公策祝,燔燎棫朴,告类上帝,望秩五岳,烟于六宗,遍于群神,□□□晏,祥风来臻,乃诏有司,大赦天下,改元正始
开皇纲,阐帝载,殊微帜,革器械,修废官,班瑞节,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鸿,创□作则,永天禄,传之罔极(碑本《隶释》十九。案:唐韦绚录《刘宾客嘉话》:「魏受禅表,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今据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则受禅表卫觊撰并书,牟准去魏未远,语尤可信也。」)
请恤凋匮罢役务疏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夫变情厉性,强所不能;
人臣言之即不易,人主受之又艰难。
且人之所乐者,富贵显荣也;
所恶者,贫贱死亡也。
然此四者,君上之所制也。
君爱之则富贵显荣,君恶之则贫贱死亡;
顺指者爱所由来,逆意者恶所从至也。
故人臣皆争顺指而避逆意,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谁能犯颜色、触忌讳,建一言、开一说哉?
陛下留意察之,则臣下之情可见矣。
今议者多好悦耳,其言政治则比陛下于尧舜,其言征伐则比二虏于狸鼠。
臣以为不然。
昔汉文之时,诸侯强大,贾谊累息以为至危。
况今四海之内,分而为三,群士陈力,各为其主,其来降者,未肯言舍邪就正,咸称迫于困急,是与六国分治
无以为异也。
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难可复振。
礼,天子之器。
必有金玉之饰,饮食之肴。
必有八珍之味;
至于凶荒,则彻膳降服。
然则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也。
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缛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
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
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深思句践滋民之术,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陛下通明,每所非笑。
汉武有求于露而由尚见非,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
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魏志·卫觊传》)
公卿将军奏上尊号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相国安乐乡侯臣歆,太尉都亭侯御史大夫安陵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车骑将军□□臣仁,辅国将军清苑乡侯虎牙将军南昌亭侯臣辅,轻车将军都亭侯臣忠,冠军将军好畤乡侯臣秋,渡辽将军都亭侯臣柔,卫将军国明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镇西将军东乡侯使持节都督督军杨州刺史征东将军安阳乡侯臣休,使持节都督督军征南将军平陵亭侯臣尚,使持节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臣霸,使持节左将军中乡侯使持节右将军乡侯臣晃,使持节前将军都乡侯臣辽,使持节将军乡侯臣灵,匈奴单于臣泉,奉常臣贞,郎中令臣洽,卫尉安国亭侯臣昱,太仆臣夔,大理东武亭侯臣繇,大农臣霸,少府督军史将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领军中阳乡侯臣楙,中护军臣陟,屯骑校尉都亭侯臣祖,长水校尉关内侯臣凌,步兵校尉关内侯臣福,射声校尉关内侯臣质,振威将军涅乡亭侯臣题,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振武将军亭侯臣当,忠义将军乐乡亭侯臣生,建节将军平乐亭侯臣圃,安众将军元就亭侯臣神,翼卫将军都亭侯臣衢,讨夷将军亭侯臣慎,怀远将军关内侯臣巽,绥边将军常乐亭侯安夷将军高梁亭侯臣炳,奋武将军长安亭侯臣丰,武卫将军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臣等前上言,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因天命以固请,陛下违天命以固辞,臣等顽愚,犹知其不可,况神祗之心乎!
宜蒙纳许,以福海内欣戴之望。
丁卯制书诏臣等曰:「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虏未灭,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
孤者,胡足以辱四海?
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
是以未敢闻命」。
臣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
臣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曰:「君子畏天命」。
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
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
虞之顺唐,谓之受终。
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
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
不得不禅,奉天时也;
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汉朝虽承委末陵迟之馀,犹务奉天命以则尧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
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体,所枉者大,所直者小;
者轻,所略者重。
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殁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之玄宫矣。
是以臣等敢以死请。
且汉政在奄宦,禄去帝室七世矣。
遂集矢石于其宫殿,而二京为之丘虚。
当此之时,四海荡覆,天下分崩。
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则活万国;
为世拨乱,则致升平。
鸠民而立长,筑官而置吏,元元无过罔于前叶,而始有造于华裔。
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
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休之;
寒者以暧,饥者以
远人以德服,寇敌以恩降。
迈恩种德,光被四表。
稽古笃睦,茂于放勋
网漏吞舟,裕于周文。
是以布政未期,人神并和。
皇天则降甘露而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
虎豹鹿菟,咸素其色;
雉鸠燕爵,亦白其羽。
连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鱼,珍祥瑞物,杂还于其间者,无不毕备。
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鱼乎」!
微大魏,则臣等之白骨既交横于旷野矣。
伏省群臣内外前后章奏,所以陈叙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条河洛之图书,授天地之瑞应,因汉朝之款诚,宣万方之景附,可谓信矣著矣,□矣裕矣,高矣丘矣,三王无以及,五帝无以加,民命之悬于魏邦,民心之素于魏政,卅有余年矣。
此乃千世时至之会,万载壹遇之
达节广度,宜于斯际;
拘挛狭行,不施于此时。
久稽天命,罪在臣等,辄营坛场,具礼仪,择吉日,口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礼,须禋祭毕;
会群寮于朝堂,议年号正朔服色当所以施行,臣谨拜表朝堂
臣歆、臣、臣、臣仁、臣、臣辅、臣忠、臣、臣柔、臣、臣、臣休、臣尚、臣霸、臣,臣晃、臣辽、臣灵、臣泉、臣贞、臣洽、臣昱、臣夔、臣繇、臣霸、臣、臣照、臣楙、臣陟、臣祖、臣凌、臣福、臣质、臣题、臣触、臣当、臣生、臣圃、臣神、臣衢、臣慎、臣巽、臣俊、臣炳、臣丰、臣褚,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碑本《隶释》十九,《魏志·文帝纪》引《献帝传》。案:《古文苑》、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言「群上尊号奏卫觊撰,钟繇书」。)
奏请置律博士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九章之律,自古所传,断定刑罪,其意微妙。
百里长吏,皆宜知律,刑法者,国家之所贵重,而私议之所轻贱
狱吏者,百姓之所县命,而选用者之所卑下。
王政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请置律博士,转相教授(《魏志·卫觊传》,又见《晋书·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三)
为汉帝禅位魏王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宗庙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裕明德,以应其期。
是历数昭明,亦可知矣。
大人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之。
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袁宏《后汉纪》三十。又见《魏志·文纪》注。案:《魏志·卫觊传》云:「顷之还汉朝劝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诏」。是献帝诸禅诏,皆卫觊作也。)
关西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西方诸将,皆竖夫崛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
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
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当讨张鲁
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
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魏志·卫觊传》注引《魏书》。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以为云云,或以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自典其任,遂从议。)
荀彧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馀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
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
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
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夫监,国之大宝也。
自丧乱以来放散,今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黎牛。
若有归民,以供给之。
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
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则诸将日削,官民日盛,此强本弱敌之利也(《魏志·卫觊传》,又见《晋书·食货志》。)
西岳华山亭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光和元年岁在戊午,名曰咸池,季冬己巳弘农太守河南河南樊君讳毅字仲德下车之初,恭肃神祀西岳至尊。
诏书奉祠,躬亲自往。
省从劳谦,即事有渐。
散斋华亭,斋室逼窄。
郡县官属,法斋无处。
尊卑错总,精诚不固。
畏天之威,逢斯瘅怒。
时雨不兴,甘澍弗布。
念存黔首,惧阙旷素。
于是与令巴郡朐忍先谠公谋,图议缮故。
断度桪廓,立室异处。
左右趣之,莫不竞慕。
二年正月己卯兴就,既成有亢,休嘉启寤。
各得竭情,福禄是顾。
刻兹碑号,吏卒侠路。
其辞曰:
岩岩西岳,五镇次宗。
绪德之尊,大华优隆。
皇帝永思,祀典孔明
高神肯宴,圭璧贽通。
赫赫在上,以畜万邦。
惟岳降神,实生群公。
卿士百辟,缵业攸蒙。
帝命不违,岁事报功。
后辟命卿,散斋外亭。
敬恭明祀,以奉皇灵。
处所逼窄,屑窣有声。
神乐其静,翛翚无形。
尊卑有序,洁心致诚。
因缮旧室,整顿端平。
在其板屋,孰不加精?
天人同道,万祚是迎。
既受帝祉,延于后生。
为龙为光,显人王庭。
为公为侯,福禄来成。
刻石纪号,永亨利贞。
府丞勃海刘固叔长、功曹史杨儒寻先、主簿湖馗伯冯、工曹掾杨基伯载、史陜许礼文化、县陇西彭和伯怡、左尉陇西甄璆叔宁,临典者门下掾□瑗伯先、主记史文进户曹掾魏尝威、长史田胳文祖、将作掾曹鉴孔明、任就幼成、史吴武丙昌(《隶释》。《古文苑》以为卫觊作)
汉金城太守殷华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君讳华,字叔时上郡定阳人大匠君之子也。
其先出自有殷,因国定氏,不改其号。
圣哲玄流,至君而懿。
幼膺琼兰之美,长有冲邈之志。
敦《诗》阅《礼》,<韦番>韣贲;
诞循前业,守以恪恭。
仕历州郡,忠谔有间,其大操也。
耽耽虎视,龙变不羁。
故能雄杰于并域,声班于上京。
何孝廉贡,除郎中左冯翊丞,协宣文物。
公事知州,誉茂才宛丘,崇行宽猛,示之礼禁,褒延庠校,政以惠和
三载陟陨,邪临金城,郡鄣羌虏,避难迁移,役兼民匮,室如悬罄。
乃敷权略,奖厉信,猃狁率服,不敢窥逾。
兵戢而时动,因省猎以习。
兴利弭患,顺其所乐,开通狭道,造作传馆,吏士咸悦,不劳而劝,是以缙绅之徒,谭讲雅诵。
释军旅之犀革,陈俎豆于泮宫。
其艾檐軨,旌显才良,咨量三寿,赏刑不僭。
邦场宁静,岁时丰登,耆叟击坏,童龀讴噪。
功庸显列,当升宠祚,旻不耆德,景命失灵。
光和元年九月乙酉卒官。
生有嘉休,终则鼎铭。
于是故吏边竺、江英、韩遂等追送遐丘,刊石勒勋。
其辞曰。
于惟明后,怀德握醇。
昆台之耀,秀出不群。
文昭有毅,武烈能仁。
含舒宪墨,以育生民。
乘纪东坏,西国著勋。
身没名流,载世常存。
古之遗老,非此孰云。
于尔臣恩,绩其臭芬(《古文苑》以此碑属郦炎,注云「一作卫觊」,章樵云「作卫觊是」。案:郦元熹平六年死,碑言光和元年,乃次年也。)
大飨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九、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延康元年八月旬有八日辛未魏王龙兴践阼,规恢鸿业;
构亮皇基,万邦统世。
忿吴夷之凶暴,灭蜀虏之僭逆。
于赫斯怒,顺天致罚。
奋虓虎之校,简猛锐之卒。
爰整六军,卒匈奴单于乌桓、鲜卑引弓之类,持戟百万,控弦千队。
玄甲曜野,华旗蔽日。
天动雷震,星流电发。
戎备素辨,役不更藉。
农夫安畴,商不变肆。
是以士有拊噪之欢,民怀惠康之德。
皇恩所渭,无远不至;
武师所加,无强不服。
故宽令西飞,则蜀将东驰;
六旆南徂,则吴党委质。
二虏震惊,鱼烂渚溃。
将泛自三江之流,方轨邛来之阪。
斩吴夷以染钺,血蜀虏以衅鼓。
曜天威于遐裔,复九圻之疆寓。
除生民之灾孽,去圣皇之宿愤。
次于旧邑,观衅而动,筑坛壝之宫,置表著之位,大飨六军,爰及谯县父老男女。
临飨之日,陈兵清除,庆云垂覆,乃备𠌫御,整法驾:设天宫之列卫,乘金华之鸾路。
达升龙于太常,张天狼之威弧。
千乘风举,万骑龙骧。
威灵之饰,震曜康衢。
既登高坛,荫九增之华盖,处流苏之幄坐;
陈旅酬之高会,行无算之酣饮。
旨酒波流,肴烝陵积。
瞽师设县,金奏赞乐。
六变既毕,乃陈秘戏:巴俞丸剑,奇舞丽倒;
冲夹逾锋,上索踏高。
䚗鼎绿橦,舞轮擿镜。
骋狗逐兔,戏马立骑之妙技;
白虎青鹿,辟非辟邪。
鱼龙灵龟,国镇之怪兽,瑰变屈出,异巧神化。
自卿校将守以下,下及陪台隶圄,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夏启均台之飨,周成岐阳之獀,高祖邑中之会,光武旧里之宴,何以尚兹!
是以刊石立铭,光示来叶。
其辞曰:
赫王师,征南裔。
奋灵威,震天外。
吴夷慑,蜀虏窜。
区夏清,八荒艾。
幸旧帮,设高会。
皇德洽,洪恩迈。
刊金石,光万世(《隶释》十九。案: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云:「《大飨碑》,卫觊文并书;《天下碑隶》引《图经》云:『曹子建文,钟繇书。』疑《图经》之言非也。」《隶释》四又有《大飨残碑》,云:「繇文为书」。则《大飨》非一碑,当以碑阴为实。)
左思三都赋略解序 西晋 · 卫权
 出处:全晋文
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
辞义瑰玮,良可贵也。
有晋徵士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西州之逸士,耽籍乐道,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
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
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
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遗忘,又为之略解,只增烦重,览者阙焉(《晋书·左思传》,作陈留卫瓘,乃权之误,魏志卫臻传注,权作左思吴都赋叙》及注,叙粗有文辞,至于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又璀乃卫觊子,河东安邑人而云陈留卫璀,是转刻之误无疑。)
敬侯卫觊碑阴文 魏晋 · 闻人牟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敬侯所葬之先域,城惟解梁,地即郀首。
山对灵足,谷当猗□。
势高而趣幽,形垣而背阜。
凿室而可以蔽藏,不坟而所冀速朽。
珍琦素白而靡尚,衣服随时而则有。
故吏述德于隧前,门生纪言于碑后。
白季居亭而已治,詹嘉在主而可友。
处高摅之厚地,将秭亿而永久。
所著述注解、故训及文笔等甚多,皆已失坠;
所著《孝经》《固而》《仓颉冢碑》大篆书在左冯翊利阳亭南道旁,及《华山下亭碑增算状》,《殷叔时碑》、《魏大飨碑》、《群臣上尊号奏》及《受禅石表》文,并在许繁昌
尊号奏钟元常书》,《受禅表》,并金针八分书也。
太祖文帝等临诏令杂驳议上封事一百余条,《戒子》等散在人间,及碑石可见;
树碑人郡国县道姓名,具如于后(《古文苑》)
论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
王平南廙,是右军之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善。
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
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
书旧品云:「有四匹素绢,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
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
张翼善学人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子几欲乱真」。
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郤愔章草,亚于右军
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
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
无以校其多少。
庾亮书,亦能入录。
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
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
后在右军处,右军王敬仁
敬仁死,其母见脩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郤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谓右军之流,论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入能书录,殊亦自重。
乃为子敬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后。
范晔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
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
元嘉初,方就索还。
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
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趣,实为得赏。
至不重羊欣亦惮之。
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货。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
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索之美,迈古流今。
是以征南还有所得(案:此下有阙文,《法书要录》误以「辱告」并「五纸」一段及「承天凉体豫」一段混为一篇,今据《书断》载竟陵王子良王僧虔书有「子邑之纸」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凉」一段为僧虔与某书,《梅鼎祚文纪》亦如此。案:宝泉《述书赋》注云:「王僧虔竟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则此论为答竟陵王明矣。」《法书要录》旧写本,又略见《南齐书·王僧虔传》、《南史》二十二,又《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
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
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小学者也。
三曰行押书,行书是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览》七百四十八。)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
卫觊字伯儒河东人
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
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
子瓘,字伯玉
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
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
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
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
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
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手。
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辘轳长䊺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危惧。
诚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
官至大鸿胪,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圆行方止,物之定质,注(一作脩。)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求撰集古今文字表 北魏 · 江式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五
臣闻庖羲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龟策彰其彩。
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维事。
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
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
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盖是史颉之遗法也。
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
孔子定《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
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蠲罢不合秦文者。
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
隶书者,始皇使下杜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
徒隶,即谓之隶书
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
吏民上书,省字不正,辄举劾焉。
又有草书,莫知谁始,考其书形,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
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独张敝从之受。
凉州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时,徵礼等百馀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及亡新居摄,自以应运制作,使大司空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
三曰篆书,云小篆也;
四曰佐书,秦隶书也;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所以幡信也。
中书者,鲁恭王孔子宅而得《礼》、《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
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
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
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
汝南许慎古文学之师也。
嗟时人之好奇,叹儒俗之穿凿,惋文毁于誉,痛字败于訾,更诡任情,变乱于世,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属,包括六艺群书之诂,评释百氏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
左中郎将陈留蔡邕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书也。
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于时诸方献篆,无出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
然其《字诂》,方之许慎篇,古今体用,或得或失矣。
陈留邯郸淳亦与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以书教诸皇子
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
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
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
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
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案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
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
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厘改。
故传曰:以众非,非行正。
信哉得之于斯情矣。
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儿为《需儿》,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
凡所关古,莫不惆怅焉。
嗟夫!
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曰:「述而不作」。
《书》曰:「子欲观古人之象」。
皆言遵修旧史,而不敢穿凿也。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
而祖官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
世祖太延中,皇威西被,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
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
但逢时来,恩出愿外,每承泽云津,厕沾漏润,驱驰文阁,参预史官,题篆宫禁,猥同上哲。
既竭愚短,欲罢不能。
是以敢藉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辄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
其古籀、奇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
诂训假借之谊,佥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
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
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典书秘书
所须之书,乞垂敕给;
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
书生五人,专令抄写。
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证议疑隐,庶无纰缪。
所撰名目,伏听明旨(《魏书·江式传》,又见《北史》三十四。)
书品论 其五 中之中,魏武帝曹操孟德、吴主元宗孙皓卫觊伯儒左子邑伯卫恒巨山杜预元凯王廙世将、张彭祖任靖、韦旭文休王修敬仁范怀约张永景初、吴休尚、施方泰 南梁 · 庾肩吾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伯儒兼叙隶草,子邑分镳梁邯,巨山三世,元凯累叶。
王异为右军之师,彭祖取羲之之道。
矫名,文休题柱,敬仁清举,致畏逼之词。
张范逢时,俱东南之美,施吴邺下后生,同年拔萃。
此十五人,允为中之中。
二王书录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夫翰墨之妙。
多以身后腾声。
二王之书。
当世见贵。
献之尝与文帝十许纸。
题最后云。
下官此书甚合作。
愿聊存之。
此书为桓元所宝。
元爱重二王。
不能释手。
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
各为一帙。
尝置左右。
及南奔。
虽甚狼狈。
犹以自随。
将败。
并投于江。
晋代装书。
真草浑杂。
背纸皱起。
蔚宗装持。
微为小胜。
宋孝武又使徐爰持获十纸为一卷。
明帝料阅旧閟。
并遣使三吴。
鸠集散逸。
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
咸以二文为度。
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
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
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
并金题玉燮织成带。
又扇书二卷。
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
并旃檀轴。
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
并书之冠冕也。
自此以下。
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
并旃檀轴。
其新购获者。
为六帙一百二十卷。
既经丧乱。
各所遗失。
齐高帝朝书府古迹。
唯有十二帙。
以示王僧虔
仍更就求散逸。
僧虔以帙中所无者。
张芝索靖卫伯儒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王导王洽王珉张翼桓元等十卷。
其与帙中所同者。
王恬王珣王凝之王徽之王允之
并奏入秘阁
梁武帝尤好图书。
搜访天下。
大有所获。
以旧装坚强。
字有损坏。
天监中
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等拆而装之。
更加题检。
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
并珊瑚轴织成帙。
金题玉燮。
侯景篡逆。
缄在书府。
侯景后。
王僧辨搜括。
并送江陵
承圣末
魏师袭荆州
城陷。
元帝将降。
其夜。
乃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并大小二王迹。
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
吴越宝剑。
并将作斫柱。
乃叹曰。
萧世诚遂至于此。
文武之道。
今夜穷乎。
历代秘宝。
并为煨烬矣。
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
并摭拾遗逸。
凡四十卷。
将归长安
大业末
炀帝江都
秘府图书。
多将行从。
中道船没。
大半沦弃。
其閒得存。
所馀无几。
弑逆之后。
并归宇文化及
至辽城。
窦建德所破。
并皆亡失。
留东都者。
后入王充
平。
始归天府
贞观十三年
敕购求右军
并贵价酬值。
四方妙迹。
靡不毕至。
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
于元武门西长波门外料。
内出右军
共相参校。
典仪王行真装之。
梁朝旧装纸见在者。
但裁剪而已。
右军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
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
真书五十纸。
一帙八卷。
随木长短为度。
行书二百四十纸。
四帙四十卷。
四尺为度。
草书二千纸。
八帙八十卷。
以一丈二尺为度。
并金镂杂宝装轴织成帙。
其书每缝皆用小印印之。
其文曰贞观。
大令书不之购也。
天府之内。
仅有存焉。
古之名书
历代帝王
莫不珍宝。
齐宋以前。
大有散失。
梁武帝鸠集所获。
尚不可胜数。
并珊瑚轴织成帙。
金题玉燮。
二王书大凡一万五千纸。
元帝狂悖。
焚烧将尽。
文皇帝尽价购求。
天下毕至。
大王真书唯得五十纸。
行书二百四十纸。
草书二十纸。
并以金宝装饰。
天府所有。
真书不满十纸。
行书数十纸。
草书数百纸。
共有二百一十八卷。
小王四十卷。
张芝一卷。
张昶一卷。
并檀轴锦标而已。
既所不尚。
散在人閒。
或有进献。
多推于翰林杂书中。
玉石混居。
薰莸同器。
然书迹不易得。
宝之如玉。
弃之如土。
岂徒书也。
人亦如之。
用行舍藏
言行之閒。
不可玷缺。
亦犹虽在幽隐。
不以无人而不芳也。
往在翰林中。
见古钟二枚。
高二尺。
围尺馀。
上有古人三百许字。
夏禹功绩。
字皆紫磨金钿。
光彩射人
似大篆而神彩惊人。
非其时。
不敢闻奏。
弃于泥土中。
与瓦砾同也。
然滥吹之事。
其来久矣。
且如张翼及僧惠式效右军
时人不能辨。
近有释智永
临写草帖。
几欲乱真。
至如宋朝。
多学大令。
其康昕王僧虔薄绍之羊欣等。
欲混其臭味。
是以二王书中。
多有伪迹。
好事所蓄。
尤宜精审。
倘所宝同乎燕石
翻为有识所嗤也。
乾元三年五月日录。